2022-02-11
受姓之由劳氏本姓趙,乃趙佗为赏有功者,特赐有功者为劳姓,原意是指劳苦功高,战绩彪炳之人。下为劳氏得姓之由来记载……佛山乐从《劳氏族谱》任嚣作尉南海,保障其民以属趙佗。佗有百越,伶臣昭音求媚于佗,因进言曰:长有百越与汉并峙,汉帝则越帝也,遂上寿下称尊佗,弟建德孟子齐厚开筵庆乐,汉文帝遣大中大夫陆赐书于佗,曰: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宼不止,长沙苦之,南国尤甚难,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贾布上德,意谕佗归,佗优柔不决,左右谏之不听,贾立城居以待之,当时佗勒兵攻长沙,几为伏兵所擒,赖季子森冞急击得免返,加其能宠冠于时,又瑇瑁不受控,覔选能往抚东方,详举森冞遂册地而镇之,且极力劝佗去帝号和汉,佗由是往见,贾立朝汉台,汉皇帝贤天子也,老夫越吏也。天子不以高帝侧室之子为讳,佗敢以越吏为歉哉,今愿去帝制,黄屋左纛为藩臣奉贡。识贾反命汉诏慰谕之仍故......
其实说到同源,那么就不得不说说马氏的起源了,我们都知道马姓氏由赵氏改姓,是得姓始祖为战国时赵武灵王之子马服君赵奢。那么劳姓又如何跟赵姓同源呢?这也是要通过劳姓的起源来讲的,劳姓是源于嬴姓,出自汉朝时期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眛,得姓始祖是赵劳眜,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眛时年十八岁,在对闽越民族的战争中见祖父赵佗战败被擒,即带兵出战解救了赵佗,并击退闽越兵,立下大功。随后,他又劝祖父归顺汉王朝,史称“赵佗归汉”,为汉王朝立了大功,被汉文帝嘉奖为“双功双劳”,为最大功劳之姓,并以其功劳赐姓,从此,赵眛一族以“赵劳”为复姓,称赵劳氏。七十余年后,历经赵婴齐、赵兴,在南越王赵兴执政时期丞相吕嘉反汉,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及其两千余护卫汉兵,扶持赵建德为帝。因此,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楼船将军杨仆与伏波将军路博德两路合兵以海陆夹击,......
劳钺,字廷器,明代进士,江西九江人。历任江浦、临江、山阳三县,政绩很好,深得百姓的拥护。后来迁任湖州太守成化八至十二年(1472-1476)湖州知府,卒于任上,后被为湖州府城隍神,供奉至今。劳泉,清代诸生,字平甫,仁和人。他和劳革两人专攻历史书,在当时很有名气,人称“二劳”。劳夷,唐代贤士。劳因,宋代良臣。劳权,浙江仁和(杭州)人,字平甫(1818-1861),又字衡子,号巽卿等。精于校雠之学,所校有《元和姓纂》、《大唐郊祀录》、《北堂书钞》等,引证博而精,世称善本。劳权校《乐府诗集》亦是如此。劳彦远,三国时期著名的宦官。劳崇光,清朝人,举为进士而当官。他见识独到,也爱独来独往,办事有魄力。他也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而出名。劳乃宣,字季瑄(1843-1921),号玉初。原籍浙江桐乡,生于河北广平(今河北省永年)。1871年中进士,1879年至1900年先后在河北临榆、南皮、完县、吴桥等地任知县......
北海多蕉劳氏宗祠修缮,各地宗亲慨解囊!|经前几届劳氏宗亲会领导数次发出倡议,号召宗亲们捐资,抢修宗祠危房,护理善继诸公坟墓,取得了宗亲们有目共睹的成绩,迎来了多蕉祠堂的春天,可喜可嘉!...
听家族中的老人提起过家族姓氏的由来广西灵山是劳姓最多的聚居地区之一,据说这个灵山劳姓与山东依山而得“劳”姓的那个劳有所不同;这个灵山的劳姓,实为大宋皇室的后人,当年忽必烈的铁骑席卷而来,要把大宋皇室后人赶尽杀绝,赵宋后人逃跑的逃跑,改姓的改姓。这个灵山的劳就是改姓而来的。作为族中长子,我想知道更为详尽的材料,不知是否有朋友能提供参详不要在百度百科里复制过来的材料此“劳”,非崂山之民,后汉之臣,的“劳”!!...
有没有姓劳的……,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泗州寺村你们都是那个省的……...
找同族,胜字辈,我叫劳双意.劳楼村人。找同族,胜字辈。...
①西魏置,属武州。治所在葭芦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七十里白龙江东岸)。北周郡县并废。②北周建德七年(578)置,治所在乐平县(今山东莘县)。在武水之阳,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山东莘县一带地。隋开皇初郡废。③隋大业三年(607)改魏州置,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馆陶,河南南乐、清丰、范县,山东冠县、莘县、聊城等县市地。唐武德中复名魏州。...
松阳县: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八年废州复县;同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景元二年(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乾元二年(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贞元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称白龙县。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松阳县。...
在传统观念里向来比较严肃的族谱,也可以变得很创意。多名来自北部的中、小学生,以海报或立体美劳作品方式,连结父母双系的家族源流,颠覆族谱毛笔字、线装书的形象。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主办的「98年寻根溯源·创意族谱制作竞赛」,有来自台北县、台北市、桃园县、宜兰县等北部地区的学生参赛,共有361件作品参赛。评选后特优15名、优选38名、佳作50名。台北市再兴国小三年级的徐子庭,将父、母双方长辈族系的成员资料,做成一个个元宝造型,以「传家宝」的概念,获得平面组特优。她表示,制作时还特地与父母一同回到宜兰问祖父、祖母,听到许多趣事,相当开心。徐子庭的妈妈表示,原本就有制作族谱的想法,利用这次比赛机会全家一同合作,还意外发现「祖父的回忆录」。受访时,徐妈妈回忆起祖父的疼爱及用心,也感动到哽咽。天母国中七年级白吉米,曾祖父母从欧洲移到美国定居,美籍父亲来台,与台湾籍的母亲结婚。他以城堡、大树和番薯作为设计主......
最初的人类是哪里来的?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这方面的老神话,认为人是神造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也有类似的神话,那就是女娲抟士造人的故事。传说女娲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女神,人首蛇身,神通非常广大。她是怎样造人的呢?有一种说法,说她跟众神合作,共同创造了人。《淮南子.说林训》上说:"天神黄帝在造人时决定男女性别,天神上骈负责造出人的耳朵和眼睛,天神桑林专管造出人的手足四脚。这样来造人,尽管一天有多次化育(女娲七十化),可是毕竟速度太慢了些。于是女娲便想出个新办法,用手抟黄土造人。她将黄土加上水和成泥,在手中揉搓着,捏成了一个个小泥娃娃。说也奇怪,这些小东西刚一放在地上,就活了起来。女娲很高兴,用辛勤的劳动,不断地创造了自己的儿女。可是这样,一个一个地捏,还是太费力气:于是她又想出一个更简便的办法,把一箱荆条编成的大绳,放在黄泥上一甩,甩出来的泥点立刻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大地不久便出现了一群群活蹦乱跳......
? 撒木合攻陷潼关的捷报送到草原时,成吉思汗正和耶律楚材聊天。二人聊得很开心,直到成吉思汗听了那份捷报。他脸色凝重,耶律楚材自跟随这位战争之王以来,从未见过他面对战况时有如此的神情。 许久沉默,成吉思汗终于发出一声叹息:“撒木合这场仗不好打啊!” 耶律楚材问:“为什么?” 成吉思汗回答:“开封城是他们最后的据点,必是死守到底,他们兵力强大,守城绰绰...
宋代《百家姓》中劳姓排在295位,以近年的统计来说,排在大陆人口的300位之外——但在华南和岭南地区,则地位不俗。近现代名人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广东开平人劳培,跳水世界冠军劳丽诗,短跑名将、亚运冠军劳义等。山东、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都是劳姓分布较多的地区。粤、桂、琼三地是劳姓族人重要聚居地粤、桂、琼三地,是劳姓族人重要聚居地老岭南地区,劳姓族人聚居的著名地点有不少。广东湛江廉江市良垌镇西溪、东桥、良田三河汇合之处,有一个名叫“湍流”的村落。村落规模不小,人口有四五千。村民多姓劳,跳水世界冠军劳丽诗的故乡即是这里。村外咸淡水交界的河口出处,有一座小岛,即廉江唯一的海岛——鸡笼山岛。岛不大,但以传统堪舆学的看法,堪称风水宝地。据《石城县志》和当今廉江市良垌镇湍流村劳氏族谱记载,湍流村的一世祖劳祐荣与夫人林氏、以及夫妻俩的长孙劳观印合葬于鸡笼山中,坟墓取名“金龟望北斗”。由于...
劳氏起源(三):源于地名,源于地名,出自唐朝时期江陵劳劳亭,属于以山名为氏。江陵劳劳亭,自三国以来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名,为孙吴国时期所建。江陵,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区南部,“劳劳亭”在古代是人们送别之所,特别是在唐朝诗仙李白撰写了《劳劳亭》一诗之后,其名更著。...
起源于汉代,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着3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就是从崂山上的船,后徐福子孙世居于此。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
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 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 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
秦琼,表字叔宝,隋唐时期有名的将领。最初是隋朝来护儿旗下的部下,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张须陀不幸战死,随裴仁基投靠于李密,在李密失败后转投向王世充,又因王世充此人阴险狡诈,遂同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唐,被太宗分配在李世民帐下。自此跟随李世民常年在外出征,每战都英勇果敢,充当先锋,取敌军将领头颅于亿万人之中,为唐朝统一全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骁勇善战的人物,他...
村庄概述地理位置劳家村位于镇政府东南7公里处。北临油麻路,南接南三路,东与油郭村接壤,西与西高村紧邻。村区东西长300米,南北长350米,面积0.105平方公里。劳家村现有人口556人,耕地640亩。村名来历宋靖康、建炎年间(1126-1130)先祖劳盖亦迁此立村。劳家村姓氏主要以商姓、劳姓为主。劳姓自宋靖康、建炎年间(1126-1130)先祖劳盖亦迁此立村。商姓原系枣强县人,值明初永乐之乱,迁入东商村,至第五世商希学迁入劳家村居住。另有张姓两户,郑姓一户均为投亲居住。村庄姓氏村落规划建国前,受经济和时代的限制,村内道路街不成街,巷不成巷,建筑落后简陋,宅院占地面积大小不等,多为土坯房。自1980年村庄规划后,街道齐整,农民盖起砖瓦房,有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村庄道路达到户户通。经济发展状况初级社、高级社阶段1952年成立初级社,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收益按土地、劳力......
古村简介劳村--南宋时,山西大、小崂山人逃亡到这里开村,因为都是劳姓,而且人数不多,故称“小劳村”后来改为“劳村”。劳村是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的一条历史悠久的村,在六七十年代曾经被当地人称为“小罗村”(现在在离劳村约3公里有一个村名为大罗村)。顺德区乐从镇劳村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经济区,曾经富甲一方,被誉为“小金山”,名驰遐尔。劳村劳氏始祖名彦忠,号岭仙。年少时,因元朝末年兵荒马乱,随父避祸隐居于玉屏山,长大后游历四方,三十八时(1387年)游至劳村,见这里土地肥沃,认为是繁衍子孙的好地方,于是携夫人宋氏及二儿子澹碧到劳村开族,因为玉屏山的人皆叫他小劳子,所以劳村开村时叫小劳村,至今已有601年。劳村开村时,其所在地共有区、梁、谭、简、郑、曾、劳七姓。劳氏人口最少。村村有段古劳氏五世前都是一介寒儒,人丁单薄,功名不第,备受大姓欺负。直至五世日光公,因幼子懒于读书,不听从教导,一时......
劳氏宗亲会副会长劳斌业、劳伟基,前往浦北县看望80多岁的劳家残疾老人, 10月25日,劳氏宗亲会副会长劳斌业、劳伟基前往浦北县龙门镇羌花村委大路口村看...
劳姓宗祠通用联,通用联编辑四言:源自西汉;望出武阳。――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劳姓的源流和...
族谱载,劳氏受姓始祖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之季子赵森罕。赵佗是河北真定(今正定)人,秦代时曾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秦末,他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接受朝廷招抚,被封为南越王。西汉吕后主政时,赵佗自称为“南越武帝”,并发兵进攻今湖南境内的“长沙国”。吕后死后,到了汉景帝时,赵佗在儿子森罕的力劝下再次归附汉朝。在这次赵佗附汉事件中,森罕劳苦功高,被汉景帝赐姓“劳”,封地山东崂山。从此,其后裔以渤海及河北之间为繁衍发源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劳宜濯、劳宜汶、劳宜洒、劳宜惠兄弟四人从广东鹤山县古劳村迁来黄姚定居。劳氏宗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黄姚街的劳氏四兄弟率子侄修建祠堂,以祭祠父亲劳三昌。劳三昌字敷巧,古而劳家祠也称敷巧公家祠。劳氏宗祠壁画劳氏宗祠位于安乐街劳家巷,三间两进,镬耳硬山顶,青砖清水墙。前座正立面外墙在原清水墙之上加批一层假清水。二层楼高,但无楼......
孝义劳氏宗祠创建于清康熙初年,后多次修葺,基本上是先修宗祠,再修宗谱。卷末录有申锡堂联额约四十幅,其中有客星山人陈梓撰联二幅:“蜀国登庸尚书名垂青史,银砂通利运使惠普黎民”、“江浦临清沾恺泽,罗田遗爱颂碑铭”。...
采薇(节选) 佚名,先秦,小学古诗,回忆,感伤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
通商为物畅 集贸利农家 拓广生财道 打开致富门 活跃城乡市场 沟通物产交流 发电农村为四化 照明新屋喜千家 繁荣市场财源旺 礼貌经商客自多 搞好供销生意好 提高生产赞声多 集市繁荣财路广 通商无欺物公平 集市繁荣物价稳 人心安定世风新 聚四面八方产品 供千家万户需求 克俭克勤能致富 有知有识定成才 流通贸易经营活 团结工农情谊长 南北货任君挑选 工农渠凭我沟...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